英中战略交流项目
英中战略交流项目旨在推动英中两国政策部门和学术界就外交和安全问题进行更富成效的对话。
英中战略交流项目旨在推动英中两国政策部门和学术界就外交和安全问题进行更富成效的对话。该项目基于的前提是,双方在理解这些问题上的主要障碍仅仅是语言障碍。由于大多数有关外交事务的英文版学术和官方出版物都没有译成中文,因此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团体不会面对出现在西方国家的重要外交政策辩论。同样,西方观众也很少第一手了解到中国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英国大使馆把某些文章授权或翻译成中文,并把中文版译文公布在网站上,其目的是使中国学术界和政策界可以就中英双方共同关注的某些问题(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网络犯罪、东北亚军事竞争、朝鲜半岛冲突、中非关系和地区未来安全挑战等)参与辩论。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将邀请文章作者在北京向中国听众阐述他们的观点,我们也将邀请中国的决策者和学者详细阐述他们的观点,他们的回复将用英文公布在我们的网站上。
如果您对适合翻译或适合在网站发表的文章有任何建议,请写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大使馆可能无法回复所有的建议,请谅解。
战争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性:探索与争鸣
徐龙第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部副研究员。在国际上,关于战争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性进行着持续性的辩论,他在这篇文章中对此进行了分析。
中国、朝鲜与核武器扩散
本文调查研究了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关系,特别是此关系对于核扩散在东亚意味着什么。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来自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的张沱生教授探讨了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亚的抉择时刻:选择俄罗斯,还是选择中国?
随着俄罗斯试图将中亚国家吸引到羽翼未丰的欧亚联盟,中亚国家面临着若干选择。李立凡和潘睿凡就中亚国家所面临的选择进行了讨论。李立凡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潘睿凡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RUSI)高级研究员。
军事大国——中国(1700-2050年)
杰里米•布莱克是埃克塞特大学的历史教授。这篇文章是他撰写的关于中国在过去一千年中发展为军事强国的文章的第二篇。在这篇文章中,布莱克教授检视了现代化和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反应。布莱克教授将这些作为研究2050年的基础,同时这也是他考量中国的军事历史对其未来可能含义的根基。
中美核关系中的生存、威压与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吴日强博士是关于中国关于核战略方面的权威专家。最近在美国发表的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中国核现代化项目。在本文中,他就这两篇文章提出异议,并强调了中国和西方在对主要核战略概念理解上的不同,同时对如何解决这些误解提出了建设性和重要性的建议。
实力转移、经济变革及西方的没落?
这是我们战略交流项目中第八篇关于国际安全的文章。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迈克尔•考克斯教授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西方是否在衰退?”他对西方衰落的流行观点以及中国崛起的相关论述提出了质疑。迈克尔•考克斯教授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事务、外交和重大策略研究中心(LSE IDEAS)的副院长,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国际关系教授。
军事大国——中国(-公元1700年)
杰里米•布莱克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教授。他凭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剑桥大学,并在牛津完成了研究生学业。之后在杜伦大学任职教授,并于1996年开始执教于埃克塞特大学。他撰写过100余部书,尤其是关于18世纪英国政治和国际关系。近期出版的书籍包括战争与世界1450-2000(耶鲁),英国海上帝国(耶鲁),地图与世界(耶鲁),乔治三世(耶鲁)和在全球环境下的欧洲战争,1660-1815(劳特利奇)。
同志与陌路人:一个局外人对变化国际环境中中朝关系的看法
这是我们战略交流项目中第六篇关于国际安全的文章。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尤安•格雷厄博士讨论了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7月2日在北京进行了与中国专家就相关议题展开的研讨会,而这篇文章成为了这次讨论的基础。参加讨论的两位中国专家 -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时殷弘教授和成晓河教授慷慨地提供了对格雷厄博士文章的书面评论,我们添加到了这里供大家阅读。文章所表达的仅为作者自己的观点,并不反映英国政府的立场。
“缩小差距”,分析中国出口管制是否符合国际标准
这是由Chin-Hao Huang(南加州大学(USC)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博士、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副研究员)所提供的一篇关于中国出口管制是否符合国际标准的分析报告。这篇报告中包含了相关政策和建议。这项研究由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的战略方案基金出资。
英国外交政策:崭新的关联世界 崭新的政策
2011年,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对英国政府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内容涵盖了繁荣、安全、国家利益、价值等问题。这些演讲稿被命名为《英国外交政策:崭新的关联世界 崭新的政策》,并用英文进行了出版。我们在这里第一次将它们翻译成中文供大家阅读。
美国与中国:在东亚的不定的竞争
这是我们战略交流项目中第一篇来自中国教授的文章。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时殷弘教授表达了他对中美关系新近发展的看法。文章所表达的仅为作者自己的观点,并不反映英国政府的立场。
为何担忧中美关系和世界秩序?
这是我们战略交流项目中的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在本篇文章里,英国雷丁大学的科林•格雷(Colin Gray)教授讨论了中美关系,并且评估了我们对其关系将来发展状况应关注的程度。文章所表达的仅为作者自己的观点,并不反映英国政府的立场。
中国在反对核扩散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利益
2012年2月29日,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韦恩. Q. 鲍恩(Wyn Q. Bowen)教授与中国的核扩散专家和学者探讨了中国在反核扩散问题中的特殊作用和利益。他在此研讨会上提交的关于“中国在反对核扩散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利益”的文章,是我们战略交流项目中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文章所表达的仅为作者自己的观点,并不反映英国政府的立场。
地图如此之小:地理、战略与国家利益
这是我们为战略交流项目选出的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在本篇文章里,帕特里克•波特(Patrick Porter)博士对关于国家利益的一些核心理念提出了挑战,而这些理念近些年一直支撑着英国的外交政策。
第12届国防参谋长年度演讲会
国防参谋长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在伦敦皇家联合军种研究院发表的讲话。
帮助实现阿富汗经济转型
作者:英国使馆政务处二秘Stephen Hill
从遥远的“丝绸之路”起,中国的商业就一直让整个世界印象深刻。直到今天,也仍是如此。我给我在北京的公寓从英国购置了斯堪的纳维亚家具,而它们实际上是先在中国制造的。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商人的智慧。这样的生意带来了很多好处,对全世界是如此,对中国与其邻国更是如此。
公海自由:为何如此重要
2011年11月底,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从事海事研究的杰弗里•蒂尔教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志奋领校友在北京一同参加了英国使馆发起的关于南海的讨论。他撰写的关于“公海自由”的文章是我们英中战略交流项目中一系列关于全球安全问题翻译稿中的首篇。文章所表达的仅为作者自己的观点,并不反映英国政府的立场。
Updates to this page
发布 27 June 2013上次更新 23 April 2015 + show all updates
-
Updated
-
Updated
-
Added translation
-
Added translation